這要讓你減輕壓力的。讓你用「想像去」寫程式。
完全不用怕你沒有什麼數理的邏輯能力。要讓文本互動,即使是用「想像能力去」寫程式,也真的是足夠了。
This,所見即所得
對文科生而言,互動的變化是用「想像而來的」,而不是去「理性計算如何」。你有想像,你想像著文本有著某種互動的可能性,而這種「文本互動可能性」可以為那被產製 的文本,帶來一種「更多的」「意義給出」。
互動,是為了「讓文本產生出更多的意義」。
然而,要讓文本互動起來,要有「網頁寫作技能」,尤其是「互動的技術技能」。
javascript是好的工具。因為,一、它是瀏覽器直接就可以用的語法,二、我的使用經驗而言,這是最適合去「以對文本直接想像」的方式來寫作的語法。
換言之,有時,它不太精簡,不太「邏輯」,但你卻可以用「想像地」去了解這種語法寫作,而不是用數理邏輯去思考它。
用想像來寫語法,來,你就先學會使用「this」這一種語法的使用。
This,就是「這」,也就是眼睛所看到的「這個」。例如,你看到下面的「這張圖」了嗎?來,你又想,如果「按一下」它(這)就變成了另一張圖,那一定很有意思。
請按圖↓↓


看語法:
原始語法如下:
<img onclick= "this.src = 'https://images.pexels.com/photos/4265560/pexels-photo-4265560.jpeg?auto=compress&cs=tinysrgb&dpr=2&h=650&w=940';" src="https://images.pexels.com/photos/4070931/pexels-photo-4070931.jpeg?auto=compress&cs=tinysrgb&dpr=2&h=650&w=940" alt="">
不要怕,我們把它再簡化一下:
<img onclick="this.src = '按下去的照片網址';" src="原來照片網址" alt="">
好了,就是 onclick 這一段(紅色字),讓照片可以互動了起來。
onclick是指,照片可以有「按下去」的功能了。this是指「這一張」。於是,對電腦而言,你就是為電腦下了命令:「按下去在這一張時……」。
好了,按下去後,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內容呢? 這裡是:照片換掉了。所以,語法是:
this.src = '按下去的照片網址';
src本來就是照片html語法中的屬性,是指照片網址。
於是,對電腦而言,你為它下了命令:按下去在這一張照片時,就要把照片的內容換成為所指定的那個。
其實到這裡,你也很清楚了,如果你對html以及css是不懂的,你是無法學javascript的。因為,javascript能夠讓文本互動,也就是去「互動 地重新處理」html以及css。
語法放大:
onclick="
this.src = '按下去的照片網址'; "
請注意,onclick= "xxx"; 外層的符號是「"」雙引號,而內層 src= 'xxx'; 的符號是「'」單引號。
外、內有別,電腦才會不搞錯了。
最後,在語法結束時,加上「;」分號,告訴電腦,這段程式到此結束。
還有,所有的符號都是使用半型的。如果你使用全型符號,會出問題。
來,同學,至少先依樣畫葫蘆的做一遍,讓「互動功能」真的跑出來了。你就開始真正的去累積寫語法的能力了。
去寫一遍。只用看的是沒有用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