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首頁
李明哲多媒體寫作教學

2020年4月20日 星期一

往圖按下去就一直換圖:陣列的使用概念




一張照片,如果我們按一下它,於是就會變成另外一張照片。一共有三張,如下:

Click! ↓↓


這是互動,文本的互動。沒錯。但我們其實更要問:為什麼要做這種互動?做這種互動,對於閱讀而言,到底能夠給了什麼助益,而且這種助益是傳統文本所無法給的。

在數位文本中,文本中的互動,到底是為了什麼?

互動,往往可以把「潛藏」的內容,拉到可視的區域。這一過程,透過受眾的互動行為,讓更多「被設計好但潛藏著」的資訊,浮了出來。

文本,成為了在內容的結構上是「有深度的」文本;有待讀者去「挖」出來。讀者,在此,可說有了閱讀上的「主動性」。

本例,我們使用陣列的觀念來創作。這一範例,在於讓你了解陣列的儲藏作用。儲藏是讓文本有深度的方法。

陣列(Arrays)語法結構如下:  

var cars = [
  "Saab",
  "Volvo",
  "BMW"
];

陣列的選擇是:  cara[0] ;是指選到第一個。 cara[1] ;是指選到第二個。


本例互動文本語法:

<img onclick=" chimg(this) " src="https://images.pexels.com/photos/3966242/pexels-photo-3966242.jpeg?auto=compress&amp;cs=tinysrgb&amp;dpr=2&amp;h=650&amp;w=940">

<script>

var cars = [
  "https://images.pexels.com/photos/3966242/pexels-photo-3966242.jpeg?auto=compress&cs=tinysrgb&dpr=2&h=650&w=940",
  "https://images.pexels.com/photos/3870087/pexels-photo-3870087.jpeg?auto=compress&cs=tinysrgb&dpr=2&h=650&w=940",
  "https://images.pexels.com/photos/3903661/pexels-photo-3903661.jpeg?auto=compress&cs=tinysrgb&dpr=2&h=650&w=940"
];  //陣列使用

var i200421 = 1;

function chimg(obj) {
i200421 = i200421 % 3; //取餘數,有三張照片所以用 3 除。
obj.src = cars[i200421];
i200421 = i200421+1;
}

</script>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